熱情與興趣並存的動物飼養員工作日常與背後艱辛

華岡融媒體記者/胡宜廷 報導

    動物飼養員王韋政目前在台北市立動物園從事鳥類人工孵化及照顧的工作,他自2015便在園區內上班,至今已有8年的時間。起初,他並不是正式員工,進來工作後仍然有許多不了解的事情,而他都會自學相關資訊,將這些訊息蒐集起來並且去實際操作。因為他是負責孵化管理,因此園區的鳥類、企鵝館的企鵝、沙澳區的鴕鳥或是食火雞有時都需要他的存在,但他還是以園區的鳥類為優先,如果有需求的話就會合作配合協助人工孵化。此外,他也呼籲遊客要尊重動物本身的行為習性,不要用人為的方式去干擾牠們。 ▲王韋政在園區內負責照顧鳥類。(圖/王韋政提供)

    王韋政幼年時期住在鄉下,因此生活周遭擁有許多小動物,他也很喜歡觀察牠們,漸漸地發展出喜歡動物的興趣。而他在大學時期也參與了野生鳥類的救傷,接著就慢慢萌生了想要來動物園工作的念頭。然而,他在大學期間並不是就讀動科相關科系,而是讀了生命科學,因此在他剛開始進來工作時,對於許多事情都不太了解。對於這些準備要孵化的鳥類和物種,剛開始的他都沒有相關經驗,從零開始,所以必須去蒐集許多的文獻參考資料,包括參數、條件和照陽,甚至要和國外的專家學者,或者曾經照顧這些物種的人士請教,事前工作準備必須非常充足。

    王韋政提到,他照顧的動物都是先從蛋開始,接下來出生變成小鳥,所以受傷的機率比較不高。此外,因為小動物不易照顧,有時候會不小心嗆到或噎死,遇到這種情況時,他身邊的同事心靈就會受傷。至於成鳥的部分,王韋政表示他目前遇到的鳥類體積並沒有那麼大,又或者是凶猛動物,因此頂多只是皮肉傷而已。此外,鳥類在繁殖時期會有地域性,如果有外人騷擾,牠們就會視為敵人,並且展開攻擊。

    他的工作時間也必須配合動物的習性,不管園區是否休假都要來餵牠們吃飯、整理牠們的糞便,幾乎是全年無休。有新生動物即將出生或是動物可能要生產時,晚上就會需要有值班的人,他也提到新生貓熊與新生紅毛猩猩都需要被餵食母乳,因此晚上就需要有人在此值班。而幾年前他們成功孵化了貓頭鷹-褐林鴞,多數人認為貓頭鷹是夜行性動物,他表示,其實白天餵食,晚上讓牠休息,並沒有影響到牠後續的行為表現。

    王韋政表示,如果想要進來動物園工作,最好要有相關科系或相關背景,而動物園內包含了研究、保育、育樂等,進來工作後,會再更專精的去區分照護的物種,甚至會進行訓練。王韋政提到,本身一定要帶著喜歡動物且充滿熱忱的態度來工作,但是可能會面臨很多問題以及挫折,並表示這個工作並不是那麼輕鬆,尤其是面對生命,有時候一個小細節漏掉了,生命就死去了,長久下來熱情會慢慢地被消磨掉。在工作的過程中,他認為要能夠調適自己的心態,讓熱情一直持續下去。此外,他表示自己除了對這份工作有熱情之外,也能在此工作上得到成就感,從一個沒有被孵化過的物種慢慢地建立一個養育的意志、孵化的參數、管理方式,對他而言是很有成就感的,並且能讓整件事情越來越好。

    前陣子的六福村狒狒脫逃事件造成全台轟動,王韋政提到,台北市立動物園都有資料庫紀錄著動物的數量,管理員上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去清點動物,清點結束後才會放出去外面,最後結束時還會訓練他們自己回家,這樣做也能比較輕鬆的清點動物數量。然而,像大鳥籠這種混群又比較開放的空間,每天在做清點時,多少都會有正負值,如果長期呈現負值,那就要開始懷疑是不是有動物失蹤或是過世。

    王韋政提到,他在擔任動物飼養員的期間,曾經遇過鳥類的盤子裡有滿滿的薯條,動物園都會有許多的警語跟標示,告訴遊客在參觀動物園時不要過度的喧擾,有些遊客會以人的心態去看待動物,但他希望能夠轉換成用尊重動物的方式去欣賞。而他也呼籲民眾,千萬不要去餵食動物,這樣做會讓動物身體受到傷害,也不可以將人類的習性套用在動物身上,避免造成園區內的動物受到傷害。

▲台北市立動物園動物飼養員王韋政。(圖/胡宜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