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科技

觀察樹木關心自然 「老樹報報」激發民眾環境意識

文化一周記者/陳韋皓、林詠真報導 近年來,都市發展迅速,許多老樹面臨生存危機。為了讓更多人關注這些綠色資產,林業試驗所徐嘉君副研究員發起「老樹報報」計畫,鼓勵民眾透過行動裝置,主動回報並編輯老樹資料,共同守護城市中的綠色環境。 老樹不僅是城市綠化的重要一環,更是承載 ...

閱讀全文

憂人工智能快速進步取代部分工作 學會駕馭不讓AI成為取代自己的威脅

‮華岡融媒體記者/陳心苹、施宇欣報導  美國著名科技業企業家伊隆·馬斯克(Elon Musk)在一場會議上表示,未來AI將會奪走所有工作,工作可能變成人類的休閒嗜好。近幾年最令大家震撼的AI產物ChatGPT問世近兩年了,中國文化大學通識中心主任鄒忠毅表示,Chat ...

閱讀全文

澎湖啟動種珊瑚計畫 守護海洋生態未來

華岡融媒體記者/李云瑄 報導     在全球海洋生態面臨日益嚴峻挑戰的當下,澎湖群島的一項珊瑚復育計畫正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和期待。這個名為「澎湖珊瑚復育計畫」的項目旨在恢復該地區海洋生態系統的健康狀態,為澎湖的水域注入新的生態活力。   ...

閱讀全文

不要海廢只想在海邊廢 台東咖啡廳動身做環保

華岡融媒體記者/李云瑄 報導     這些年,環保意識逐漸抬頭,「海廢」也成為一大話題,海廢就是所謂的海洋廢棄物,存在於深海底或是散落在沙灘上。位於台東市東河鄉的咖啡廳,以環保永續的意念經營著,店內不提供一次性餐具,更是推出了撿海廢換咖啡的活動,讓淨灘不再是臨 ...

閱讀全文

超商自助結帳機免排隊 卻乏人問津 行銷系教授:新科技剛推出只有少數人使用

華岡融媒體記者/童詺智 報導    隨著科技的進步再加上社會缺工的狀態下,許多家的超商及賣場都漸漸引用所謂的自助結帳機台,使得人們能夠更方便的進行結帳,不用在排隊,但是我們往往總是會看到櫃檯排了一大堆的人潮,卻沒什麼人要使用自助結帳機,文化 ...

閱讀全文

曾經的「賊仔市」 搖身一變為台中最大環保市集

華岡融媒體記者/李云瑄報導     位於台中市北屯區的「大台中環保市場」,又被當地人親切地稱為「太原跳蚤市場」。市場管理張國漢指出,這個市場擁有超過3000坪的廣闊空間,被譽為全台灣最大、歷史最悠久的跳蚤市場之一。     太 ...

閱讀全文

3/生活/朱凱葳/以循環代替免洗 使用循環杯創造綠色消費

華岡融媒體記者/朱凱葳 報導            你是否曾經在連鎖速食店或是便利商店看過循環杯租借的標語,或是角落的循環杯自助歸還機?環境部2021年的統計中台灣一年內丟棄的飲料杯高達45億個,平均一天便消耗1250萬 ...

閱讀全文

環保分類正確落實 還道路一個乾淨通道

華岡融媒體記者/廖永祥報導    隨著環保處理方式嚴格執行,眾多社區或部分地區都會採用罰緩或拒收回收的方式來讓居民們做好分類的要求。其中,中和區德行里里長陳靜宜表示:目前會以不斷的勸導加廣播系統來提醒里民,一定做好環保回收的分類,方便回收人員直接辨 ...

閱讀全文

減塑生活袋袋相傳 二手Ubag「袋」來新生活

華岡融媒體記者/李云瑄 報導          全台灣估計每年需用掉166億個塑膠袋,近幾年社會大眾的環保意識已提昇不少,因為塑膠袋既便宜又方便,大量使用一次性塑膠袋的習慣依然充斥在我們的生活中。為鼓勵民眾使用二手環保袋,Ubag ...

閱讀全文

借用科技 即時監控影像使長者在家更安全

華岡融媒體記者/李英齊 報導  在現代的社會,關心年長老人的議題變得十分重要。因為少子化的影響,許多長者們會被單獨留在家中,不小心在浴室滑倒等情況會無法及時發現。磐石高中輔導老師孫勖宸表示:我們可以透過即時監控影像等科技來關注和支持,確保他們的生活品質和幸福感。 ...

閱讀全文

火力發電場造成空汙 影響健康 學者:轉型為乾淨能源是關鍵

華岡融媒體記者/童詺智 報導  近年來,廢除火力發電是多個國家的環保團體提倡的一大重要議題之一,火力發電帶來的影響除了造成污染環境還會影響人們的健康,中國文化大學地理系教授程仁宏表示,火力發電影響人們健康的原因在於發電運作過程時,將會產生廢氣,而廢氣 ...

閱讀全文

湖山光影藝術節陽明山登場 共享紫藤花燈打造夏日專屬風景

華岡融媒體記者/莊宴榕報導  第三屆湖山光影藝術節在本月14日舉行開燈儀式盛大登場,活動會場位於陽明山公車總站旁,今年的光影藝術節不同於以往的是主燈從櫻花換成了紫藤花,與紫藤花架相互呼應,也邀請了文大的國樂系、音樂系及舞蹈系來表演。湖山里里長李秋霞表示,光影藝術節並非只有在3月1 ...

閱讀全文

經歷二後的洗滌 波蘭女孩獨自在臺開創無包裝商店

華岡融媒體記者/李云瑄 報導     這些年,無包裝商店慢慢地出現在各縣市,對正在實踐環保永續生活的人來說,無疑是個好消息。位於台中巷弄內的無包裝商店由來自波蘭的唐寶玲獨自開創,童年生活在二戰過後的波蘭,對各種資源相當珍視。店內提供各種雜糧、零食及日常用品,呈 ...

閱讀全文

AI繪圖將成為主流 著作權成為模糊地帶

華岡融媒體記者/童詺智報導    近年來,AI繪圖已成為現今社會中藝術家進行設計的主流,藝術家們只要輸入他們要的關鍵字和色彩就可以生成一張美麗的圖畫,但是文化大學美術系老師劉冠辰表示利用AI繪圖將會是未來的主流,已經有許多創作者會進行輔助使 ...

閱讀全文

「好戲在臺」傳統結合數位科技 縮影戲臺文化

華岡融媒體記者/游子萱報導 當布袋戲不再以隨團演出出現在大眾面前,融入「科技」講述戲臺的記憶故事。本展覽以「好戲在臺」為名,好戲除了指布袋戲,也是以戲臺為起點,讓民眾看見歷程轉變。結合數位科技的方式,觸碰式牆面、動畫製作等更添民眾互動性,將整個布袋戲戲臺文化縮影在觸手可及的展覽中。 ...

閱讀全文

機車違法改裝排氣管 2024新制度上路

華岡融媒體記者/童詺智報導    近年來有越來越多年輕人喜歡去對機車進行改管,但是很多時候改管後的機車都是不符合規定的,容易製造噪音,並且在晚上騎車時會是相當擾民的行為,對此 政府也將在今年宣布推動改裝排氣管認證制度,最高將能夠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及《 ...

閱讀全文

環保/老舊車輛排放廢氣 政府鼓勵汰舊換新

華岡融媒體記者/廖永祥報導  全台大型機車逐漸攀升,淘汰老式機車是為了提升交通安全及空氣汙染作為改革。旺泰車行林老闆表示:隨著環保意識的改變政府對於油車的排放廢氣檢測也越來越嚴格。所以才會以推動補助的方式,鼓勵人們汰舊換新。  ...

閱讀全文

整個世界都是球場 廢棄球類化身手機殼和麻將

華岡融媒體記者/陳心苹報導     籃球、排球、足球等球類運動,都備受大眾熱愛,但這些球報廢後的去處以及處理方式,卻很少有人會知道,據統計台灣每年光是校園所報廢的球類就高達約1.45頓,而大多數球類的結局皆為丟入焚化爐焚燒造成環境污染, 其實只要運用想像力,廢 ...

閱讀全文

虛擬將與現實融合 VR眼鏡提高舒適度

華岡融媒體記者/李英齊報導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虛擬世界正逐漸與現實世界融合。從虛擬現實技術的崛起到擴增實境的普及,人們開始將虛擬經驗融入日常生活中。資工系主任林世崧表示,戴上VR會有動暈病的產生,這也引發了一系列的挑戰與反思。隨著虛擬與現實的交融,我們正處於一個全新的時代,需 ...

閱讀全文

回望二十五年書店人生 貫徹將知識循環利用

華岡融媒體記者/陳心苹 報導    「製作一本書,要砍非常多的樹,我開店20多年,也拯救了不少樹吧!」「阿維的書店」老闆李峰維一邊整理著舊書,一邊講述著創業多年的種種經歷。「阿維的書店」位於台北車站,陪著許多人走過一段青春歲月,書店的常客表示:「我從國中開始買 ...

閱讀全文

拯救衣櫃大作戰 一同重新定義「拾」尚

華岡融媒體記者/陳心苹 報導   「大學的一份行銷課報告,讓我們找到了想做且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二拾衫共同創辦人陳萱慧與林巧玲講述著與夥伴們創業的契機,家中堆積成山的閒置衣物總是讓人一個頭兩個大,自行透過二手拍賣平台販售又非常麻煩,全台聲量第二大的二手衣平台「二拾衫」 ...

閱讀全文

打造新式資源回收場 回收採集點換物品

華岡融媒體記者/陳心苹報導     提到資源回收場,許多人想到的詞幾乎都是「髒亂」,但在台北市有一個打破這種刻板印象的地方,就是位於圓山區大龍街的「綠寶福利社」,回收站內光線明亮,環境十分舒適,一進門就會看到一整面的生活用品和工藝品,這些都可以用回收後獲得的點 ...

閱讀全文

電動車其實沒有我們想像中環保

華岡融媒體記者/李英齊報導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電動車的發展也正慢慢的普遍。隨著全球對於環境永續的關注度不斷升高,電動車作為清潔能源交通的代表,究竟是不是完全環保卻有疑慮。學生機車行老闆賴重安說,電動車雖然在使用階段能有效減少空氣汙染降低碳排放,但生產的過程和電池製造卻 ...

閱讀全文

元宇宙的未來 金錢人際都改變

華岡融媒體記者/李英齊報導  元宇宙是一個虛擬的多維空間,它融合了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和區塊鏈技術,為用戶提供了一個全新的互動和參與方式,中國文化大學資工系主任林世崧表示:「現在元宇宙主要常被用來開會或者是遊戲體驗」,而這一切都超越了我們現實中的限制。而現在的元宇宙,隨著技術的不斷 ...

閱讀全文

ChatGPT 隱憂 恐涉抄襲 不可完全依賴

華岡榮媒體記者/童詺智報導 文字生成聊天機器人ChatGPT從2022推出以來,受到各界關注,使用者涵蓋範圍非常大,可以用來查詢資料、翻譯語言甚至撰寫文章等,因如此方便的功能受到許多學生族群的喜愛,但如此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抄襲、工作被取代的風險。文化大學資訊工程學系系主任林世崧表 ...

閱讀全文

科技 駕駛人注意了!科技執法處處都在 讓你跑不掉

  文化一周、華岡融媒體記者/李怡如 報導     經常開車的民眾都知道時常有測速照相或區間測速,台北市政府警察局交通警察大隊葉怡君分隊長說:「科技執法是為了提升效率、降低風險」。根據統計,科技執法上路後確實遏止違規的行為再度發生,未來 ...

閱讀全文

超環保無包裝商店 歡迎不塑之客!

華岡融媒體記者/陳心苹報導  「看到塑膠吸管一根根從海龜的體內拔出來,我才深刻意識到限塑政策的重要性。」我國在108年提出了塑膠吸管禁用政策,喚醒了許多人的環保意識,其中也包括黃尚衍,於是他決定用自己的方式,打造一個無包裝且零浪費的環境,為限塑政策貢獻一份力量。 ...

閱讀全文

機器人是否能有感情-林世崧老師

華岡融媒體記者/李英齊報導  機器人是否能夠擁有真正的感情?這個議題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進步,機器人已經能夠表現出情感回應,如機器人助手能夠在對話中展現出關切或幽默。文化大學教授林世崧表示:「機器人有沒有感情主要是看人們的需求」,提供更自然和親近的互動體驗。但這些情感回應是否等同於 ...

閱讀全文

環保志工:寶特瓶做成毛毯,送溫暖給受難者

華岡融媒體記者/曹菀薰報導         在1990年時,慈濟開始招募熱心的環保志工,呼籲大家垃圾減量及落實資源回收。慈濟秉持著不畏髒亂、不辭辛勞的理念,來為地球環境無私付出。環保志工張錦川表示:「慈濟的理念就是要用我們有用的雙 ...

閱讀全文

碳中和循環經濟達到餐飲永續

華岡融媒體記者/李芃 報導      從台灣連鎖加盟促進協會的副秘書長轉為協助餐廳曉鹿鳴樓成為第一家完成碳中和餐廳,智慧永續顧問副總經理蔡孟叡,離開原本工作五年的協會,為推動臺灣美食碳中和循環經濟及餐飲永續盡一份心。蔡孟叡表示,餐飲業在推動ESG還很 ...

閱讀全文

太陽能發電種類多 電池生產伴隨環保問題

華岡融媒體記者/姚昱良報導  由於全球溫室效應日以俱增,減緩碳排量為各國政府首要目標。其中綠電是一大主題,文化大學化學系系助理教授周柏廷指出,綠電又分很多種,其中最為穩定且適合的綠電是太陽能發電。而太陽能發電不只排碳量極低,至今太陽能板的轉電效率已經可達到20%至30%。由於各個 ...

閱讀全文

極簡網紅Nana Q 為環保上廁所不用紙?

華岡融媒體記者/林苡昕 報導   「做環保是為了地球著想而不為誰。」這是網紅Nana Q一直秉持的初衷。Nana Q提到,一開始只是想在自媒體上分享自己的極簡生活,不料卻意外在網路上爆紅,還因此被貼上了極簡、自 ...

閱讀全文

折扣促進環保杯使用?店員:環保杯比例無增加

華岡融媒體記者/曹菀薰報導     環保是現今人人都需重視的重大議題,如果想保護環境,不如從減少使用一次性塑膠開始。為了降低使用塑膠,許多飲料店和便利商店陸續推出自備環保杯折扣的優惠活動,希望可以減少塑膠杯的使用。飲料店店員林軒楷表示,推出此優惠後,消費者自備 ...

閱讀全文

全台第一款環保衛生棉 打造不塑經期

華岡融媒體記者/黃庭葳 報導     現今市面上販售的衛生棉,多以塑膠、不織布製成,使一片衛生棉需要花費500年的時間才能夠被地球分解,而全台第一個環保衛生棉品牌SHES執行長陳筱蓉製作了一款對環境零污染的環保衛生棉,可透過堆肥系統分解掉, ...

閱讀全文

廢棄口罩造成海洋生態危機四伏

華岡融媒體記者/林苡昕 報導     新冠狀病毒爆發後,「口罩」成為了疫情時期人們不可或缺的一件物品。口罩幫助了人類防禦病毒,但廢棄口罩也因為被隨意丟棄而造成對海洋生態的嚴重傷害。荒野保護協會棲地守護部徐筱珺表示,口罩因為疫情的關係使用率上升,因此在河邊海邊協 ...

閱讀全文

鳳梨不只能吃 搖身一變成在地綠色產品原料

華岡融媒體記者/莊宇丞報導       台南關廟鄉因氣候炎熱、地處紅砂土,適合種植熱帶水果鳳梨。鳳梨不但能吃,外皮還可以提煉酵素用來當分解油酯的洗潔精,葉子更能取纖,製作成衣服。一朵花文創工作室創辦人許玓維從2007年開始推廣鳳梨葉纖維應用 ...

閱讀全文

環保教育站提升社區環保意識 照顧高齡老人

華岡融媒體記者/莊一展 報導     環境永續,是21世紀重要的議題,減少海洋污染、臭氧層破裂,環保減碳成為全球焦點,而台灣民間就有「慈濟」大力推行環保永續,在許多社區設立環保教育站,間接提升社區環保意識。 環保幹事高炳坤,是自2000年開始參與環保 ...

閱讀全文

推動台灣水資源再利用 北市蓋首座三系污水處理廠

華岡融媒體記者/劉芸如報導     近年受極端氣候影響,世界各地旱澇加劇,當發生旱災缺水時,民生用水須受到最優先的保障,因此臺北市預計在113年打造第一座三級汙水處理廠。對此臺北市政府工務局衛生下水道工程處處長程培嘉表示,希望能秉持臺北市若能省一滴水,臺灣就多 ...

閱讀全文

生存在電線桿上的麻雀 去哪了

華岡融媒體記者/林均樺報導  台灣街道、電線桿上原佈滿著密密麻麻的麻雀,如今卻換成黑漆漆的家八哥,而那些麻雀去哪了?中國文化大學森林暨保育自然學系教授胡正恆表示,麻雀的消失,是因為外來物種的八哥的入侵,棲息地迫害、食物的銳減,在農委會數據方面上,麻雀目前數據是顯著下跌的,而不斷的 ...

閱讀全文

屏科大新技術改良台灣原生檸檬

華岡融媒體記者/林苡昕 報導     屏東科技大學生物科技系鄭雪玲教授與其團隊經多年研究,終於把專利發酵技術應用在俗稱香檬的台灣原生扁實檸檬上。台灣香檬富含的營養價值很高,但因為口感不佳,因此在市面上買不太到這個扁實檸檬,販售的產品幾乎都是經由加工過後的。鄭雪 ...

閱讀全文

冬日衣物穿厚卻還是很冷?先破除保暖迷思!

華岡融媒體記者/莊宇丞報導     秋冬季來臨,往往會添購新的保暖衣物,不少人覺得要穿多、厚才會達到保暖的效果,所以會買偏向厚重的衣物。中國文化大學紡織系助理教授吳冠毅表示,人的體溫較環境高,在冷的天氣下熱量容易向低溫的環境散失,最重要的是衣物的導熱性要差,就 ...

閱讀全文

傳統燈泡逐漸淘汰 LED成為市場龍頭

華岡融媒體記者/戴廷哲報導  生活裡我們的科技持續在進步,例如,最常使用到的手機、電腦、或者是家用電器等,這些平常能夠拿到的物品,是在生活中不可獲缺得。隨著LED燈逐漸普及化,也開始有故障問題出現,葳天科技公司劉厚宏經理表示,LED燈的使用壽命會縮短是因為,太冷、太熱、或太潮濕, ...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