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腸胃炎高峰期 如何調理腸胃功能?
華岡融媒體記者/林庭緯報導
當春季來臨、氣溫回暖,病毒性腸胃炎也隨之進入好發期,尤其以諾羅病毒為主。超群中醫診所中醫師康志勛指出,腸胃健康與脾胃運作息息相關,若能透過中藥調理、針灸、穴位按摩或食療輔助,不僅有助於舒緩感染後的不適,還能強化腸胃機能、降低感染風險。日常生活中也應避免生冷飲食,維持飲食衛生,才能從根本提升腸胃的抵抗力。
▲醫師耐心教導病患如何尋找自己的穴位。攝|林庭緯
春天是諾羅病毒等病毒性腸胃炎的好發時期,康志勛表示,腸胃感染通常與病毒或食物中毒有關,患者可能會出現下腹痛、腸道過度痙攣、腹脹等症狀。腸胃感染後,消化功能容易受到影響,導致食慾不振、噁心、腹瀉,甚至全身疲倦無力。
康志勛建議,如果想緩解疼痛可以尋找肚臍周圍有多個重要的穴道可加以應用,其中天樞穴位於肚臍兩側約三指幅距離(左右各一),是胃經的穴道,也是大腸腑募集氣血於腹部的重要穴道,感染時按壓可能會感到下腹疼痛。而中脘穴則位於肚臍與胸骨柄下緣的中點,不僅是胃經募集氣血的穴道,也是六腑精氣匯聚之處,對於調理腸胃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康志勛表示,也可以使用熱敷袋或艾灸放置於穴道上,每次熱敷時間以半小時為限。除了熱敷外,還有其他中醫療法可幫助腸胃恢復,例如在症狀發生後儘快就診,透過中藥治療調理體質。不怕針刺的人可以選擇針灸,而現代人若較忙碌,也可透過穴位埋線來替代針刺,這種方法可視為長效針灸,有助於持續刺激穴道,促進腸胃功能改善。
最後針對腸胃感染後容易疲倦、食慾較差,康志勛表示可以使用黃耆、藿香、白朮、山藥、砂仁、山楂,這些中藥材可以健脾、益氣、化濕,而山楂帶有酸味可開胃,還有活血的功效,但孕婦要小心使用,建議讓中醫師指示再服用。
▲尋找專業中醫師幫忙檢查和使用針灸緩解疼痛。攝|林庭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