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高級料亭變身文學基地 紀州庵文學森林的百年古蹟

華岡融媒體記者/洪羿晨報導

 「紀州庵文學森林」位於台北市中正區,前身是一處日式高級料亭,現為市定古蹟建築,1996、1998年的兩場大火,曾經將紀州庵燒成廢墟,只剩下漏水斷樑的離屋。在2004年評為市定古蹟,在社區與政府的努力之下,成為文學講堂與藝文展演空間,此地同時與王文興、余光中等作家的作品有深刻淵源,歷史的殘痕轉化為文學的沃土。

▲紀州庵本館因經過1996、1998年兩場大火,只剩下漏水斷樑的離屋,僅存古蹟外圍。攝|洪羿晨

 黃淑貞表示,紀州庵1947年曾由國民政府接收,成為台灣省政府員工宿舍,作家王文興一家曾因此改制而入住,後以紀州庵為背景創作出知名長篇小說《家變》。余光中的散文《聽聽那冷雨》、《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描寫的廈門街舊居也在離紀州庵不遠處。

▲王文興《家變》中描寫紀州庵的想像模型。攝|洪羿晨

 2011年,台北市政府文化局看中紀州庵深厚的文學底蘊,將其定為台北市第一個以文學為主題的藝文空間,並以「紀州庵文學森林」命名。隔年,「我們的文學夢」系列講座正式開跑,由上海商業儲蓄銀行文教基金會、紀州庵文學森林及文訊雜誌社攜手策劃,讓這座「餐廳」,搖身成為作家與讀者交流的場所,因此紀州庵除了歷史見證,更是文學領域發芽之地。

 「紀州庵文學森林」在經歷火舌、改建及重塑後,現今有古蹟建築作為展覽活動空間,2011年新館正式開館,一樓有風格茶館與文創書店;二、三樓設有多功能空間、講堂,開放講座、研討會或表演場地使用。紀州庵位於新店溪河畔,有一處庭園自日治時期被保留至今,亦有受保護的老樹、植栽、五色鳥及綠繡眼等等。黃淑貞特別建議,可以在春天時拜訪紀州庵賞櫻,雖然僅有一顆櫻花樹,但因為角度特殊,能夠看見建築被櫻花包覆的樣貌。

 除了「我們的文學夢」系列講堂,另外在離屋不定期舉辦展覽演出、茶道生活美學課程及親子活動等,是一處兼具文化與歷史價值的藝文空間,黃淑貞希望無論是文學愛好者,或偶然路過的民眾,都能在此欣賞古蹟建築與庭園景緻、感受歷史發展的軌跡和豐沛的文學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