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巧固球稱霸國際賽場卻無人關注 難以突破發展困境

華岡融媒體記者/吳宗翰報導

 台灣的國球棒球目前為世界排名第二,於世界佔有一席之地。但原來台灣還有一項巧固球運動的排名更甚棒球,位居世界排名第一。但不少人對巧固球其實很陌生,也從來沒看過巧固球的比賽。巧固球教練王世尊說:「巧固球會冷門就是因為台灣沒有屬於巧固球的職業聯賽、媒體曝光率也較低,很少電視台有轉播。造成參與其中的選手沒有繼續參與的意願。」

▲彈力網為對角線線100公分,邊長 70 公分的正方形尼龍網。攝|吳宗翰

 巧固球源自於瑞士,由一名生物學家所發明,而因為這項運動不會有激烈碰撞,相對較安全,也因此又稱「君子球」。巧固球的規則簡單、容易理解,但節奏卻非常快。

 場上一隊有七名選手,攻方球員須將球砸向地上一個仰角60度的網子,球反彈起來後若敵方球員沒能將球接起來,我方便得一分。雙方會輪流攻擊,一局15分鐘,共三局。時間結束較高分隊伍獲勝。王世尊說:「雖然巧固球的規則看起來不難,但其實也很有技巧性,最主要的是球員對於球落點的掌握度。不論攻或守的球員,都要精準判斷球砸向網子之後的反彈方向,這個跟入射角等於反射角的概念有些相似。 球員在短時間的反應力要非常好」。

 而台灣的巧固球能稱霸全世界,必須歸因於台灣在基層小學、國中方面積極推廣巧固球。並且於1980年代引入台灣,當時全球的競爭對手不多。使台灣的排名在短時間內迅速攀升。於至今巧固球仍皆持續在國小與國中發展。不過王世尊表示,台灣可惜沒有巧固球的職業聯賽,因此幾乎很少有高中設有巧固球隊,很多打巧固球的小朋友頂多持續到國中畢業就不再接觸了。目前沒有巧固球的舞台,自然就沒有選手繼續投入當中,而這其實是要靠政府支持以及推廣,將巧固球的熱情延續下去。

▲攻方須在警戒區外將球砸向網子,而守方要試圖將反彈的球接住不落地。攝|吳宗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