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變身綠色實驗場 從雨水回收到塑膠再造
華岡融媒體記者/蘇奕郎報導
回收再利用是目前的趨勢,大家已經逐漸意識到如何善用手邊的資源是每個人需要學習的技能。對此,頭前國小班導林佳貞說,學校除了設置雨撲滿讓雨水回收再利用之外,還有鼓勵學生把用不到的塑膠容器加以改造,做成有特色的盆栽。改變學生使用塑膠容器一次後就丟掉的習慣。
校園雨撲滿回收雨水
頭前國小教師林佳貞表示,學校有特別在中庭設置雨撲滿,收集起來的雨水會用來澆灌植物和菜園。由於台灣是全世界排名第18的缺水國,乾旱缺水、颱風豪雨也缺水。既有的水庫因為淤積嚴重、壽命縮減,新水庫的開發又充滿困難,尋找新水源是未來大挑戰。為了把水資源的效益最大化,澆灌植物這件事就用收集來的雨水來節省。
林佳貞還說,學校有鋪設透水鋪面,讓雨水滲入地底之後收集起來把它作為澆灌綠籬植栽用用水量。將建築物筏式基礎的地下水引入校園生態池,讓水池的水能經常更換,以減少蚊蟲滋生。頂樓的不鏽鋼水塔也能收集建築物的雨水,可以用來澆灌菜園及校園植栽。
▲學校鋪設透水鋪面,讓雨水有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攝|蘇奕郎
資源回收變創意教具
林佳貞補充,以往學生在用過一次塑膠容器後便丟棄了,雖然這習慣沒有問題,但它還有別的用處,直接丟掉太可惜了。我們可以物盡其用,盡可能的發揮它最大的效益。例如,用回收的塑膠容器製作成花盆代替市面上常間的塑膠花盆,也可以用它來製作澆花器。此舉讓學生能多思考如何善用日常生活中之各類回收物,讓各類資源物盡其用。
我們擁有的資源有限,回收再利用是我們必須要學習的課題。除了雨水的回收再利用,把用不到的塑膠容器改成花盆來種花也是一個典型的回收再利用的例子。這麼做能減少浪費也降低廢棄物的數量,既環保又省錢,一舉數得。
▲把用不到的塑膠容器改造為花盆,賦予它們不同的價值。攝|蘇奕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