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退場 文大教授:大學應建立學校特色

華岡融媒體記者/張至翔 報導

   高等教育退場在近年來屢見不鮮,導致學子們可能面臨輔導轉學、休學等情況,影響了學生們的受教權。中國文化大學教育系助理教授陳盈宏認為大學要有效因應少子女化造成的生源衝擊及退場危機,關鍵仍在於大學應依據本身條件建立學校特色,以校務研究為基礎,規劃、評估及調整大學本身的短中長期發展策略,並讓每位學生進入學校之後,可以提升基本素養與能力,讓每位學生都可以成功。

▲文化大學今年也面臨招生缺額問題。(圖/張至翔攝)

    根據《聯合新聞網》指出,嘉義大學缺額 299 位,頂大及各公立大學皆有缺額狀況發生,顯示公立及私立大學都面臨著相同的問題。然而教育部於2022年提出「私立高級中等以上學校退場條例」目的是為了避免校方惡意脫產,保護師生權益。

    陳盈宏對於學校退場議題指出,教育部為了保障學生受教權及教職員工權益,特別針對私立大專校院訂定大學退場相關法規及啟動預警輔導機制,但公立大專校院亦面臨少子女化衝擊,也可能存在辦學績效不佳的情況,教育部也應思考公立大學退場或減少招生名額的必要性」。

    文化大學於2022年招生缺額達到2378人成為了全台招生人數缺額最多的學校,難道就不用擔心退場的議題嗎?對此陳盈宏說,學生人數未必是退場的關鍵,也可把教學品質列入考量,例如「生師比的問題」文化大學的生師比是32.16已遠高台灣標準的23這個範圍,若是能多聘請一些專業教師去降低生師比,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被妥善照顧到,學習上也有人能夠提供協助,或許有助於提升文化大學的教學品質,反思,雖生師比如此之高但也就因應這項數值,顯示文化大學是有非常多的學生,對於退場而言可能還有很多的時間可以計劃。
    陳盈宏強調,無論是教育部或是學校本身,最重要的是維護學生們的受教權,因為學生普遍是相信台灣的教育體制,教育部在管理所有高等教育時應提供證據去輔導決策,將高等教育的未來走向明訂清楚,學校也應建立本身的特色去做調整,用校務研究做為基礎。

▲文化大學教育系助理教授陳盈宏認為學校應依據本身條件建立特色。(圖/陳盈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