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天鳳碎屍案 犯罪心理學家:人天生就不愛傷人

華岡融媒體記者/江文慧 報導

 今年二月二十一日發生於香港的蔡天鳳碎屍案引發軒然大波,關於鄺姓一家殺人後肢解的犯罪手法,中原大學心理學系助理教授謝宜儒解釋,殺人與肢解不同。她說:「人天生不喜歡去傷害別人,這是為了讓我們更容易達到集體生活的目的。」對於鄺家的犯罪因素,她主張要檢視是否有家族犯罪史,且家庭成員本就有犯罪前科,生活環境更暴露於犯罪的高風險中,加上心理上可能受到挫折而實施犯罪。

▲謝宜儒強調,因人類行為由多個因素共同產生,成因相對複雜,所以探討個體行為不能單看基因、性格、環境而判斷。(圖/江文慧攝)

 對於鄺姓一家殺人後肢解及烹煮屍體的作法,謝宜儒認為,要考慮是簽名特徵(signature)還是犯罪手法(modus operandi, MO)。Signature是反映犯罪者內心情感、渴望與衝突,以犯罪成功率而言無意義。MO則是指做某件事會增加犯罪的成功度且不被抓到,這會隨著犯罪次數經驗累積而精熟。

 謝宜儒指出,蔡天鳳一案同時存在Signature和MO的可能性,但需要有更多的資料佐證,例如與加害者本人訪談等。她澄清,從Signature層面來看,殺人與肢解是不同事情。由於人類是集體生活,為了生存容易,其實不喜歡去傷害別人。「你要親手切割肉塊,這個物理距離很近,相對也會縮短心理距離,理論上會很不舒服。」但有可能基於衝動,或評估殺人的利益可能高於內心面對的衝突而實施犯罪。

 謝宜儒解釋,若從MO的角度看,肢解的目的是可以把人從大變小,較容易隱藏;煮熟的方式是可以當廚餘丟掉,且不易腐爛。兩種作案方式可能讓前夫一家較不容易被抓到,包含前公公鄺球曾為警長,有可能利用過去的經驗、看過的手法增加破案難易度。但她也提醒,懂法律與是否會犯罪兩者並非有絕對關係,「知跟行某種程度是分開的,但知道的確可能可以幫助犯罪。」

 有心理學家指出,前夫鄺港智犯下多起詐騙案,與曾涉及強姦案的鄺球並非反社會人格,而是冷血精神病(Psychopath)。為此謝宜儒補充,Psychopath的特徵為情緒冷漠,因為缺乏情感上的同理心,沒有相同經驗而無法感同身受,所以犯罪率比一般人高。她說:「他們無法知覺別人痛的那種感覺,所以比較容易下手。」

 該案件由鄺姓一家合夥作案,對此謝宜儒表示,組織本身具有凝聚力,能滿足人的歸屬感與認同感,且組織具有階級性,有人發號施令,有人聽命行事,一起達成共同目標。她說:「加入組織後孤單感消失,不會覺得犯罪時只有一個人要負擔全部責任,具有匿名性,所以會做出比平常更極端的事情。」因此集體犯罪實施作案可能比個別行兇手段更為兇殘。

 針對蔡天鳳近期要把登記在鄺球名下近七千多萬港幣的豪宅賣出,成為整起案件的導火線,由財務問題引發殺機一說,謝宜儒則用「挫折攻擊假說」(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說明。她解釋,挫折會產生憤怒情感,再加上期望,「你覺得你應該要得到這個東西,而有人阻擾你獲得目標時,就會形成強烈的剝奪感,不論這個剝奪是不是事實。」進而導致行為人產生攻擊,透過暴力行為滿足挫折之後自尊心降低、無處發洩怒氣的感覺。且該假說為學習的過程,頻率和強度會增強,變得更嚴重。

  謝宜儒猜測,蔡天鳳將把房子賣掉暗示著「我給你的東西是可以收回來的」,即便蔡疑似有考慮買另一棟房子給前夫一家,仍無法緩解剝奪感帶來的挫折與憤怒而引發殺機。「想像把小孩的玩具拿走,你再給他一個新的,他不見得要,反而要舊的,因為覺得那個東西是我的,你怎麼能拿走。」她比喻。

 對於鄺港智揮霍的消費行為,謝宜儒指出,有財務問題的人通常具備過於樂觀、無法預期到負向後果、較不會思考未來的跡象。「尤其刷卡是立即滿足,延後支付代價,當有衝動性格的人不會去思考後果,反正我就是到月底再想辦法。」她提到藥物濫用、暴力犯等犯罪者有衝動的問題,做事之前不經大腦,不能對後果有預期就會影響行為,「思考到後果這件事本身不容易,它是抽象思考,要能想像未來還沒發生的事,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時,就會犯下很多魯莽的錯誤。」

 謝宜儒更點出,鄺港智可能受華人社會普遍是男性為經濟支柱的刻板印象,而想表現出「我不是只靠前妻養,我對大家都可以很好」的心態。她解釋,親密關係中,一旦雙方心理上的權力關係失衡,發生親密暴力的可能性越高。

 媒體上有許多對於該案件被害者與加害者的評論,對此謝宜儒回應:「在尚未與對方實際接觸,與獲得更多具體資料之前就妄下判斷,其實是有點危險與不負責任。」她表示,目前已知都是一些公開的資訊,如蔡天鳳本人的社交平台、親友的供詞等,「但你不知道公眾表現出來的跟私底下的情況,到底發生什麼事情。」她擔心民眾若對司法或心理學領域不理解,會亂貼標籤;另外也可能淪為「白袍效果」的迷思中,只聽信權威者的說詞而影響自身的看法。

 此外,謝宜儒也提出,比起關注蔡天鳳早婚,或許能夠進一步探討為何她可以與自己社經地位差距懸殊的人在一起?且蔡的家境優渥,但為何離婚時小孩扶養權判給前夫?又離婚後有無可能是為了給小孩豐厚的成長環境,以此為代價在照顧前夫一家?這些問題及相關犯罪心理都有待五月八日開庭審理釐清。

▲根據香港警務處調查,2022年犯罪案件數比較,凶殺案僅有30件,占總案件率0.0004%,發生率相當低。(圖/江文慧製)